文房用品的品位身價
在民間的收藏中,文房用品并不顯眼,但它歷來為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所青睞。
提起它,人們便會想到筆、墨、硯、紙這四寶,而湖筆、徽墨、宣紙、歙硯歷來視為“文房四寶”之中的佳品,深受廣大書畫家的喜愛。2006年10月國家郵政局還特地發(fā)行了以湖筆、徽墨、宣紙、歙硯為題材的《文房四寶》特種郵票,不僅受到廣大集郵者的喜愛,而且引起了收藏家們的關(guān)注。實際上文房用品的寶貝還遠遠不止這些,比如,筆筒、硯盒、印盒、書畫軸盒、臂擱、鎮(zhèn)紙之類的雜項,這些東西盡管小,但是古往今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達官貴人,還是文人墨客、富賈巨商對這類文房用品十分講究,一來用于點級自己的書齋,二來可以提高自己的品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書畫的持續(xù)走紅,帶動了文房用品的收藏和行情。以文房四寶為例,1995年翰海公司曾推出過一套清代制墨名家汪節(jié)庵制《御題西湖十景詩彩墨》這套墨上圖案精美,且保存完好,上拍時,極受各路藏家的追捧,以60萬元的價格拍出,創(chuàng)當時套墨最高價,1996年翰海公司又將乾隆制天附永藏墨拍至46.2萬元,為單錠墨最高價,小小的墨能拍得如此善價,可以看出它的獨特魅力。作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也不甘落后,2004年一支明萬歷竹刻花卉筆桿在翰海出人意料地以60.5萬元成交,1997年一支明宣德青花卷草紋瓷筆桿在嘉德拍賣會獲價52.8萬元,價格相當理想。歙硯和宣紙在市場上亮相不多,偶有精品但價格不菲,古代歙硯在上世紀90年代一般價格在幾萬元,2005年一方唐代王丘六足蓮花奉雙鳳池歙硯在北京拍出126.72萬元的高價;同年,一塊靈芝紋硯臺又以285萬元成交。宣紙在市場上更是少見,不過,宣紙早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有“紙壽千年,墨潤萬變”之譽,這類宣紙一般要經(jīng)過18道手工操作和100道不同工序,歷時1至2年才能制成。記得,上世紀90年代上海市場上曾出現(xiàn)過一疊清代宣紙,拍賣價格從幾千元拍至1萬多元,當時,這個價格已是讓很多人看不懂,時至今日,價格又今非昔比了。2006年嘉德四季拍賣會上10張清代金繪龍紋宮紙(49張)丈二匹舊宣紙以3.63萬元成交。由此可見,“文房四寶”不僅是顯示物主的品位,而且身價不菲。除了“文房四寶”以外,其他雜項的行情并不在“文房四寶”之下。2003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王世襄收藏的一件竹雄筆筒——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高17.8CM)成交價高達264萬元,這件竹雕筆筒能拍出如此善價,一方面得益于名家收藏,另一方面是筆筒雕工十分精細,能在竹皮上刻出“墨分五色”的書畫效果。玉質(zhì)筆筒也有上佳的市場表現(xiàn),2005年北京中鴻信曾推出一只白玉大筆筒,不僅玉體積碩大,而且玉質(zhì)溫潤,其正面構(gòu)圖以童子戲耍為中心,眾多的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上拍后,極受藏家追捧,最后,獲價319萬元。不過,價格最昂貴的筆筒為清雍正仿木紋釉墨彩山水高士訪游圖筆筒,成交價高達2209.04萬元。另外,臂擱,軸盒等在市場上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2005年翰海秋拍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粉青竹紋臂擱在2005年佳士得拍賣會上獲價40.7萬元。同年,清乾隆御制紫檀木雕海三水龍紋軸盒出人意料地在香港以152.64萬元拍出。最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蘇富比秋拍推出了一件明17世紀田黃雕瑞師紙鎮(zhèn),結(jié)果大受市場追捧,以3932萬港元成交。這些佳績表明文房用品不僅值得把玩,而且值得收藏乃至投資,誰擁有極品、珍品,未來的升值空間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