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1949-1956年郵政日戳
因他收藏豐富,涉及全國郵政日戳,我只收集北京日戳,所以不敢妄加發(fā)言,只能就北京郵政日戳方面做幾點補充說明。
因文章是連載,說明時只標出《中國集郵報》的期號和圖號(下同)。
單線三格小圓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改北平為北京,實行公元紀年,北京郵局就刻制一批小圓戳,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新刻制的第一例郵政日戳,10月1日起北京各郵局均使用這種日戳。因這種郵戳戳徑是24毫米,于是稱它為“單線三格小圓戳”(圖1)。
后來使用中發(fā)現(xiàn)這種戳沒有時限,這對郵政來說很重要(目前尚未找到資料依據(jù),只是推斷),于是在1950年1月北京郵局就全部改成“全漢字三格式點線日戳”(圖2、圖3)了,這就說明“單線三格式小圓戳”在北京只使用了三個月(也有個別局所延用的)!吨袊]報》第34期圖2戳是當時北京郵政管理局投遞股的落地戳。
有戳號的郵政日戳(圖4)1954年11月1日,北京管理局合并營業(yè),投遞股成立公安街郵局,編為一支局(原址:天安門廣場紀念堂東側)!吨袊]報》第49期圖14就是當時使用的郵政日戳,這批郵戳是北京第一次出現(xiàn)戳號的郵政日戳,這在當時是個創(chuàng)新。據(jù)筆者收集,戳號(1)-(64)其中有幾個缺號不知是未使用,還是個人未集到,從郵品分析,這(1)到(64)戳分布在當時的營業(yè)柜臺,信筒開出分揀和投遞幾個部門使用,所以它的功能將從戳號來分別。目前從郵品分析有以下幾種。營業(yè)柜臺:戳號1、4、7、8。信筒開筒開出和分揀:戳號50、51、52、53、54、55、56、57、61、64。
投遞:戳號9、30、32、35、36、37、38、39、40、41、42。
最后要更正的一枚戳:《中國集郵報》第54期圖10戳和第57期圖5戳,非“平”字戳。這一點香港朱桐先生1984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戳圖鑒”70頁“平信日戳”圖2就發(fā)生這一錯誤,應改正。
當時北京各局使用日戳,不止一枚,也沒戳號,只能憑北京二字的距離或局號字體大小來區(qū)分,一般郵局局號都有大、小字二種,其中六支、十分支發(fā)現(xiàn)有大、中、小三種字體差別!吨袊]報》第54期圖第10戳是二十支,當時東四牌樓郵局的一種小字戳和第49期圖18是一對大、小字戳,真正的“平”字戳是有的,例如圖5,稍一留意就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