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織品文物霉斑的清除
故宮院藏長霉嚴重的文物中,有的整件衣服為純藍色(石青色),有的衣服上有緙絲或繡花圖案或刺繡補子,這些緙絲或繡花圖案或刺繡補子在整件衣服中占有相當?shù)谋壤。只要把這些長霉衣服浸在水中,必然會引起顏色由深到淺遷移,進入另外不同顏色層,改變了被清洗處理絲織品文物的原狀。完全避免失色或串色問題得不到解決,普通的清洗方法就不能使用。故宮博物院承擔的國家文物局研究課題《古代文物絲織品的霉斑清除研究》解決了絲織品文物霉斑的清除這一項國內外文物界普遍關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課題組查閱國內外大量資料,針對故宮庫房紡織品文物生霉病害情況進行了調查,對已長霉菌的文物進行了采樣、培養(yǎng)、分離、鑒定,基本弄清了故宮生長霉菌的紡織品文物霉菌種屬,分析研究霉菌對絲織品文物腐蝕影響,霉斑類型,包括霉菌與纖維之間的結構關系和霉斑化學成分分析;對古代絲織品纖維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鑒定長霉菌文物的纖維質地;完成染料成分分析,弄清靛藍的染色工藝;為了選出最好的清除絲織品文物霉斑的方法,還進行了長霉試驗樣品的制備,通過不同清洗劑、不同清洗方法以及不同清洗工具的比較試驗,目測觀察清洗效果,采用淘劣選優(yōu),篩選出最佳清洗方法和清洗工具。與此同時,將樣品清洗前后顏色及酸堿度值的變化進行檢測,以此反映清洗劑及清洗工藝對被清洗物的顏色和酸堿度值造成的影響,經(jīng)過充分試驗,驗證可靠性之后應用于實物清洗。根據(jù)文物保護最小干預的原則,最終確定選用“改良超聲清洗及自制新鮮的弱酸化水”這種清除霉斑的方法。
本課題的創(chuàng)新點是在原超聲波清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將被清洗物浸泡在水溶液中進行操作的方法,改為在干燥的操作平臺上進行。操作時在被清洗衣服的下面鋪墊上高吸水性樹脂墊,它具有很強的吸水性能,吸水速度快,防止在操作過程中超聲牙刷蘸水不均,導致某點水分過量,造成失色或串色。由于霉斑清除的整個過程是在干燥的大操作平臺上實施,操作時既可以一人,也可兩人、三人同時清洗一件衣服。只要操作臺面夠大,也可以同時清洗多件衣服。
課題組通過采用下面三種方法,成功地對清代多件絲織品文物進行了霉斑清除。一、利用水分子的極性結構,水分子間的氫鍵締合和水對碳氫化合物、蛋白質、低碳脂肪酸、醇有很強的溶解和分解能力等特點。二、利用酸化水生成機,使水在高電位時,分子能夠以離子的形式存在(H++OH-)水形成弱酸性水和弱堿性水,課題組選用PH值在5.6~6.5之間的弱酸化水。三、利用超聲波聲波振蕩頻率高達20000HZ以上,對附著在絲織品衣服纖維上的霉斑有很強的解離分散能力。超聲牙刷是利用電磁能量通過電聲換能器將高頻率電源的電磁振蕩能量轉換成機械振動的能量而發(fā)生超聲波。超聲波具有很高的能量,能夠造成衣物表面的霉斑分離解散。它裝置簡單,操作容易掌握控制。清洗后,衣服上白色的霉斑斑漬完全被清除干凈,顏色非常均勻一致,外觀效果十分滿意。利用酸化水溶劑和超聲牙刷清洗絲織品,不僅目前直觀效果很好,也不會給今后的長期保存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