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收藏基本常識
發(fā)布:2009-12-22 16:30:07 來源:賓縣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收集古玩最好有專項,比如“古瓷”就是理想的投資品。我國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原始瓷。宋代的五大名窯、明代的青花瓷、清代的粉彩,天下絕倫。有人可能認為好瓷器太貴,動輒上百萬,買不起。要知道,那是拍賣會上的價格,不一定物有所值,有些甚至是炒作。 買“古瓷”是一理想的投資,甚至幾年內就有回報。有人6年前買了一個青花纏枝菊的賞罐,大約是清代中期的產(chǎn)品,只用了50元錢,現(xiàn)在有人出700元還不賣呢!只要是有時代價值,不管是哪個朝代那個時期的,都可以收購,當然也要看檔次和品相,有沒有藝術性,年代如何,都關系到它的價值。
其中鑒別藝術品的年代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所謂“贗品”就是仿制品,大家擔心的就是看不懂“新”、“舊”,而現(xiàn)代的一些仿品不但樣子極像真品,連分量都一模一樣。但是買到仿品也不要緊,如果是明仿宋、清仿明、民國仿清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價錢不會很高。
鑒定瓷器的真?zhèn)纬擞H身實踐外,還要多看有關的書籍,多去大拍賣行參觀預展,多請教專家和內行。有時買到一件有爭議的東西也是好事,那說明它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古陶瓷分燒成的缺陷、時間的變化兩大類。
在制作陶瓷器的時候,當然難免有種種失敗和缺點?墒俏覈糯斆鞯奶沾晒そ硞,竟能巧妙地利用這些缺陷,反而給陶瓷器平添了許多美感和妙趣。其中最惹人注目的“缺陷”是龜裂、卷釉、縮釉及氣泡等。
在陶瓷上自然出現(xiàn)的小的龜裂中,有的只是局限于釉的部分而未貫徹到坯體上,有的卻是表面和前者類似而已經(jīng)裂到坯體上去,或者僅僅出現(xiàn)在坯體上面。這些是因為在用轆轤(即陶車)制作陶瓷器時,坯體被拉向一方,在煅燒乃至燒成以后,坯體中產(chǎn)生一股還原力量,這種力量甚至可使器物傾斜。如果坯體經(jīng)受不起這種力量,就會發(fā)生裂縫或小的發(fā)裂。這種龜裂若是在陶瓷器尚未冷固時發(fā)生的叫作“坯裂”,如在冷固以后才發(fā)生的叫作“開片”或“過崗”。
當陶瓷器入窯煅燒時,由于下列原因在釉及坯體中發(fā)生氣體。如釉粘性較強,往往在釉面上殘留下氣體所造成的穴痕。這種穴痕小的像面皰那樣小,大的甚至有銅錢那樣大,呈各式各樣的凹凸狀,一般叫它作“水泡眼”、“唾沫釉”或“桔皮釉”。雖是一種很討厭的缺點,但在某些古代瓷器中卻大受歡迎,并且以此作為鑒別真?zhèn)蔚挠辛索。
陶瓷比起漆器或銅器來說,雖然經(jīng)過多年而很少發(fā)生變化,但畢竟還是在漫長的歲月里不斷變化著。這種變化主要發(fā)生在釉中,而坯體因為蒙在釉下所以沒有太大變化。由于釉是一種玻璃質,從而凡是玻璃所能發(fā)生的變化同樣也會出現(xiàn)在釉中。
對于缺損部分和破壞部分可以用一種瓷釉質來修補,這種技術在近些年來非常發(fā)達,其中名手所修的器物幾乎可以亂真。但是經(jīng)過長期以后就會變色,而且光澤也有所不同,因此不由正面而由側而去觀察時便可看出。在博物館內陳列的展品多有經(jīng)過修復的,雖然其中大部分因色澤有所變化而容易識別,不過若能掉換方向去觀看,同樣也可以弄清楚,本來早晨的光線是斜射進來的,從而對于觀察這種修復的傷痕來說是最好的時刻。假如我們是在一個信用不太的商店買古陶瓷時,不妨要他收放起來,等到早晨借著明亮的光線多換幾個方向去觀看。另外,凡是用瓷釉質修復的器物如放入沸水中便行溶化。以上都是用來作鑒別的簡便方法。其實用手去磨擦就可以感覺出熱的傳導度不一樣,陶瓷的原來部分比較涼,而修補的部分卻不會有那樣涼的感覺,這種方法可以說是最容易理會的。
最后,在這里附帶談談有關古陶瓷的洗凈方法。一般出土物的污染主要是釉的表面上的斑點,原因是在粗糙部分或氣泡的痕跡上,有鐵或錳等沉淀而成赤黑色的污染,可以用草酸的稀薄溶液浸放四、五日,便能大體去凈。固然也可以用濃草酸液在一、二小時內洗凈,但因為草酸對于含鐵分的長石釉(即帶有淡青色或乳白色的白瓷釉)具有侵蝕作有,務必用薄溶液浸放較長的時間才好。至于龜裂中或其他局部有鐵銹的部分,只要用沾有草酸溶液的棉紙貼在上面,面向陽光隨時用溶液將紙沾濕,就可以毫不損傷其他部分而將鐵銹去凈。如有被油質或醬油等有機或分浸透而成的污染,可以涂用過錳酸鉀的薄溶液,這樣使污染部分先變成黑色,并用水沖洗,然后再浸放在草酸的薄溶液中,此時仍在掛著黑色的開片痕跡就可以很快地把黑色褪凈。不過應該記住,仍舊是以使用淡草酸浸放較長時間的褪色效果最好。
普通陶瓷器比較是不怕酸的,因此若放入硝酸或鹽酸等強性酸中就能大體上把污痕去掉。但是使用強性酸經(jīng)過長時間浸放而去污的器物,無論如何總會殘留著酸分的,所以在沖洗一遍后,還要放入含極少灰的液體中浸過兩三日,然后再用清水洗凈。至于釉上彩更是怕強性酸的,一經(jīng)浸洗就會變色,必須要格外小心。
從前人們由于缺乏衛(wèi)生常識,因而對于傳世物品特別是茶具上面粘有的手垢、茶銹以及其他物質熟視無睹。這些如用過氧化氫液或過錳酸鉀或草酸浸洗,就可以變得十分潔凈。但或者仍不免有人會嫌它過于漂亮,反而失去了“古樸渾穆”的天趣,不妨改用酒精擦洗。這樣雖不大容易洗凈,卻很少有洗得過分的流弊。至于已經(jīng)洗得過分的器物,要想使其再恢復些古色時,也可以用酒精或酒多加揩拭,既簡便而且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其中鑒別藝術品的年代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所謂“贗品”就是仿制品,大家擔心的就是看不懂“新”、“舊”,而現(xiàn)代的一些仿品不但樣子極像真品,連分量都一模一樣。但是買到仿品也不要緊,如果是明仿宋、清仿明、民國仿清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價錢不會很高。
鑒定瓷器的真?zhèn)纬擞H身實踐外,還要多看有關的書籍,多去大拍賣行參觀預展,多請教專家和內行。有時買到一件有爭議的東西也是好事,那說明它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古陶瓷分燒成的缺陷、時間的變化兩大類。
在制作陶瓷器的時候,當然難免有種種失敗和缺點?墒俏覈糯斆鞯奶沾晒そ硞,竟能巧妙地利用這些缺陷,反而給陶瓷器平添了許多美感和妙趣。其中最惹人注目的“缺陷”是龜裂、卷釉、縮釉及氣泡等。
在陶瓷上自然出現(xiàn)的小的龜裂中,有的只是局限于釉的部分而未貫徹到坯體上,有的卻是表面和前者類似而已經(jīng)裂到坯體上去,或者僅僅出現(xiàn)在坯體上面。這些是因為在用轆轤(即陶車)制作陶瓷器時,坯體被拉向一方,在煅燒乃至燒成以后,坯體中產(chǎn)生一股還原力量,這種力量甚至可使器物傾斜。如果坯體經(jīng)受不起這種力量,就會發(fā)生裂縫或小的發(fā)裂。這種龜裂若是在陶瓷器尚未冷固時發(fā)生的叫作“坯裂”,如在冷固以后才發(fā)生的叫作“開片”或“過崗”。
當陶瓷器入窯煅燒時,由于下列原因在釉及坯體中發(fā)生氣體。如釉粘性較強,往往在釉面上殘留下氣體所造成的穴痕。這種穴痕小的像面皰那樣小,大的甚至有銅錢那樣大,呈各式各樣的凹凸狀,一般叫它作“水泡眼”、“唾沫釉”或“桔皮釉”。雖是一種很討厭的缺點,但在某些古代瓷器中卻大受歡迎,并且以此作為鑒別真?zhèn)蔚挠辛索。
陶瓷比起漆器或銅器來說,雖然經(jīng)過多年而很少發(fā)生變化,但畢竟還是在漫長的歲月里不斷變化著。這種變化主要發(fā)生在釉中,而坯體因為蒙在釉下所以沒有太大變化。由于釉是一種玻璃質,從而凡是玻璃所能發(fā)生的變化同樣也會出現(xiàn)在釉中。
對于缺損部分和破壞部分可以用一種瓷釉質來修補,這種技術在近些年來非常發(fā)達,其中名手所修的器物幾乎可以亂真。但是經(jīng)過長期以后就會變色,而且光澤也有所不同,因此不由正面而由側而去觀察時便可看出。在博物館內陳列的展品多有經(jīng)過修復的,雖然其中大部分因色澤有所變化而容易識別,不過若能掉換方向去觀看,同樣也可以弄清楚,本來早晨的光線是斜射進來的,從而對于觀察這種修復的傷痕來說是最好的時刻。假如我們是在一個信用不太的商店買古陶瓷時,不妨要他收放起來,等到早晨借著明亮的光線多換幾個方向去觀看。另外,凡是用瓷釉質修復的器物如放入沸水中便行溶化。以上都是用來作鑒別的簡便方法。其實用手去磨擦就可以感覺出熱的傳導度不一樣,陶瓷的原來部分比較涼,而修補的部分卻不會有那樣涼的感覺,這種方法可以說是最容易理會的。
最后,在這里附帶談談有關古陶瓷的洗凈方法。一般出土物的污染主要是釉的表面上的斑點,原因是在粗糙部分或氣泡的痕跡上,有鐵或錳等沉淀而成赤黑色的污染,可以用草酸的稀薄溶液浸放四、五日,便能大體去凈。固然也可以用濃草酸液在一、二小時內洗凈,但因為草酸對于含鐵分的長石釉(即帶有淡青色或乳白色的白瓷釉)具有侵蝕作有,務必用薄溶液浸放較長的時間才好。至于龜裂中或其他局部有鐵銹的部分,只要用沾有草酸溶液的棉紙貼在上面,面向陽光隨時用溶液將紙沾濕,就可以毫不損傷其他部分而將鐵銹去凈。如有被油質或醬油等有機或分浸透而成的污染,可以涂用過錳酸鉀的薄溶液,這樣使污染部分先變成黑色,并用水沖洗,然后再浸放在草酸的薄溶液中,此時仍在掛著黑色的開片痕跡就可以很快地把黑色褪凈。不過應該記住,仍舊是以使用淡草酸浸放較長時間的褪色效果最好。
普通陶瓷器比較是不怕酸的,因此若放入硝酸或鹽酸等強性酸中就能大體上把污痕去掉。但是使用強性酸經(jīng)過長時間浸放而去污的器物,無論如何總會殘留著酸分的,所以在沖洗一遍后,還要放入含極少灰的液體中浸過兩三日,然后再用清水洗凈。至于釉上彩更是怕強性酸的,一經(jīng)浸洗就會變色,必須要格外小心。
從前人們由于缺乏衛(wèi)生常識,因而對于傳世物品特別是茶具上面粘有的手垢、茶銹以及其他物質熟視無睹。這些如用過氧化氫液或過錳酸鉀或草酸浸洗,就可以變得十分潔凈。但或者仍不免有人會嫌它過于漂亮,反而失去了“古樸渾穆”的天趣,不妨改用酒精擦洗。這樣雖不大容易洗凈,卻很少有洗得過分的流弊。至于已經(jīng)洗得過分的器物,要想使其再恢復些古色時,也可以用酒精或酒多加揩拭,既簡便而且會收到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