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過后茄子近地面果實出現水漬狀圓形斑,稍凹陷,2-3天擴展成為黃褐至黑褐色凹陷斑,濕度大時病部表面長出白霉,果實極易脫落,俗稱掉蛋或水爛,此病為茄子綿疫病。該病菌適宜在28℃-30℃、相對濕度85%以上時發(fā)病,特別是連作田及降雨時雨水濺到茄子上極易發(fā)病。因此,降雨過后須加強田間管理,及時用藥,控制病害的發(fā)生和蔓延。
1.抓緊排除田間積水,并立即輕澆一次井水,降低土壤溫度;抓緊中耕松土,降低田間濕度,改善田間小氣候,減少病菌侵染機會。
2.及時收獲成熟和接近成熟的茄果,避免雨后病菌侵染,減少病害造成的損失。
3.及時摘除病果、病葉,清除田間殘落果葉,并帶出田外進行深埋處理,防止病菌再度侵染。
4.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用量,提高茄子的抗病能力。
5.化學防治。發(fā)病初期用58%甲霜靈錳鋅4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700倍液、72%杜邦克露800倍液等全株噴霧,重點噴灑果實,每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2-3次。降雨過后立即噴施一次上述藥劑。
|